今年上半年,盘锦市上下积极推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,加力扩围实施以旧换新,着力激发市场活力,但受全市消费结构和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走势曲折的影响,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放缓,下行压力增大。
一、基本情况
1.从总体情况看,上半年消费市场增速有所回落
2025年1-6月份,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.6亿元,同比增长2.4%,增速有所回落,较2025年1-3月份收窄1.2个百分点。
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,1-6月份,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9.6亿元,同比增长2.4%;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.0亿元,同比增长2.6%。
按消费类型分,1-6月份,商品零售额152.4亿元,同比增长2.4%;餐饮收入15.2亿元,同比增长2.4%。
6月份,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8.2亿元,同比下降13.3%,增速较5月(0.9%)下降14.2个百分点。1-6月份,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54.9亿元,同比下降0.6%。
2.从类值情况看,增速8升8降
在16类主要商品中,有8类增长,8类下降。其中,粮油食品类、汽车类是推动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的主要动力,分别上拉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1.9个和3.1个百分点;影响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较大的分别是中西药品类、石油及制品类,分别下拉1.0和5.0个百分点。
2025年1-6月份限额以上16类主要商品类值情况
指标名称 |
1-6月份增速(%) |
占比(%) |
拉动点 |
1、粮油、食品类 |
23.2 |
9.9 |
1.9 |
2、饮料类 |
-21.6 |
0.6 |
-0.2 |
3、烟酒类 |
-3.0 |
1.3 |
0.0 |
4、服装、鞋帽、针纺织品类 |
17.3 |
8.1 |
1.2 |
5、化妆品类 |
-37.4 |
0.4 |
-0.2 |
6、金银珠宝类 |
-16.7 |
2.9 |
-0.6 |
7、日用品类 |
6.7 |
1.5 |
0.1 |
8、体育、娱乐用品类 |
-99.4 |
0.0 |
-0.6 |
9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|
21.7 |
3.3 |
0.6 |
10、中西药品类 |
-21.6 |
3.6 |
-1.0 |
11、文化办公用品类 |
17.5 |
0.6 |
0.1 |
12、家具类 |
2.6 |
0.0 |
0.0 |
13、通讯器材类 |
8.1 |
4.5 |
0.3 |
14、石油及制品类 |
-18.7 |
21.9 |
-5.0 |
15、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|
-33.0 |
0.2 |
-0.1 |
16、汽车类 |
9.0 |
37.6 |
3.1 |
3.从各县区情况看,3增1降
1-6月份,兴隆台区上拉限上零售额增速3.6个百分点,大洼区上拉1.3个百分点,盘山县上拉0.5个百分点,双台子区下拉6.1个百分点。
4.从新入库企业情况看,拉动增强
全市2024年年度和2025年月度新入库48家,1-6月份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1.6倍,上拉限上零售额增速3.4个百分点。
二、主要亮点
1.生活用品类增长明显。1-6月份,限额以上单位粮油、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3.7%,增速比1-3月份提高0.8个百分点,比2024年全年提高3.8个百分点;服装、鞋帽、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9.3%,增速比1-3月份提高6.6个百分点,比2024年全年提高35.2个百分点。
2.绿色智能升级类消费快速增长。年初以来,随着新一轮补贴的继续开展,新能源汽车、绿色智能家电为代表的升级类商品需求持续旺盛。1-6月份,新能源汽车增长66.0%,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电增长31.3%,可穿戴智能设备增长87.7%,智能手机增长6.4%。
三、存在的问题
1.石油及制品类持续下降。石油及制品类占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21.9%,受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容,燃油车销售疲软,石油需求下降,油价下跌等因素影响,石油类商品销售持续下行。1-6月份,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8.7%。2月份以来,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各月累计增速分别为-20.6%、-12.0%、-13.0%、-16.4%和-18.7%,分别下拉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-5.7、-3.1、-3.4、-4.4和-5.0个百分点。
2.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增速当月首次由正转负。前5个月,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当月类值一直呈正增长状态,6月当月,受家电企业产品品类减少和库存影响,全市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同比下降-9.3,增速较5月下降41.1个百分点,此次下降为年初以来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当月首次下降,需引起关注。
四、相关建议
1.加大企业帮扶力度。一是建立重点企业动态监测清单,对下滑较大企业开展需求对接服务,建立帮扶机制,围绕企业实际面临的运营痛点、难点提供解决方案,多方扩大销售渠道;二是运用好财政、税收政策措施,降低商家经营成本,促进市场发展;三是加强金融支持,完善融资服务,助力企业缓解资金周转压力,促进全市消费市场发展。
2.构建促消费政策体系联动机制。一是将汽车以旧换新与家电换智、家装焕新等政策打包实施,建立跨部门联动快速通道,减少审批时限,加快企业资金流动,调动企业经营积极性。二是丰富商品市场品类,培育消费新业态新场景。针对传统业态转型滞后与新兴模式规模不足、产品品类不全的短板,支持传统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,鼓励百货店、购物中心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,扩展产品品类,引导企业扩大布局,推动全市消费市场发展。